历史上地理大发现时期,发展最为特殊的殖民帝国——荷兰
2025-04-10
更新时间:2025-04-10 15:32:27作者:欧米教育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历史上地理大发现时期,发展最为特殊的殖民帝国——荷兰,以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的航海贸易路线不再是秘密时,人类第一个殖民帝国葡萄牙就被后来的欧洲国家超越了。
与此同时,当时称霸欧洲大陆和世界海洋的西班牙老牌“日不落帝国”也迎来了它的强敌——荷兰、英国和法国。经过多次战争,享乐主义的西班牙被后起之秀的尼日利亚击败。德兰惨败,法国波旁王朝在欧洲大陆不断收缩西班牙的陆地势力范围。
这一时期,新海上贸易路线的发现,对于中世纪陷入困境的欧洲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发现新大陆后攫取第一桶金的伊比利亚人,为整个欧洲树立了榜样,人类的新时代开始了。
17世纪之前,文明冲突主要发生在陆地上;依靠马匹强大的机动性,游牧民族几乎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十七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海洋成为文明冲突的中心舞台。欧洲人依靠坚固的船只和大炮,冲向了整个世界。曾经混乱落后的欧洲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曾经称霸世界的古代陆地霸主,却被时代的发展远远抛在了后面。
其中,威胁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奥斯曼帝国,先是在1569年在陆上势力扩张中被俄罗斯击败,随后又在1571年在海上被西班牙和意大利联军击败。
东方的阿拉伯人依然安逸地享受着自己固有的贸易路线和格局,与垄断地中海贸易的意大利商人一起被西欧列强纷纷超越。
在远东地区,从明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确立,到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战争,中华文明逐渐落后于西方。此时的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仍然保持着狂妄的心态。中国无暇担心北方沙俄与亚洲俄罗斯的陆地力量竞争。
在大航海的发展中,欧洲先驱者不断探索新的航海路线和殖民贸易场所。
1607年,英国组建了约一百人的欧洲殖民集团,抵达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地。
此后的150年里,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等国的移民先后建立了13个英国北美殖民地,今天的美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南美洲,西班牙人建立的以秘鲁首都利马为中心的西班牙殖民地不断扩张,统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美洲地区,直至英、法等国崛起。
在大航海后期,法国还不断在非洲扩张殖民地,包括大量非洲国家,建立了仅次于英国的法国殖民帝国。
当今世界,除巴西以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外,中南美洲其他大多数国家都讲西班牙语;而法语在非洲占主导地位。这也是这一时期殖民发展造成的。
但如果说大航海最特别的存在,那就是荷兰了。如果从海上贸易的发展来评价,大航海时代最成功的国家就是素有“海上车夫”之称的荷兰。
当时的荷兰国土面积较小,人口也较少,直接建立和管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比较困难。但在大航海时代,荷兰仍然建立了强大的殖民帝国。然而,这个帝国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不同。它以其强大的贸易实力和海上商船和船队而闻名。
当时,荷兰人凭借其特殊的货船结构和商业运营模式,打造了一支拥有15000多艘船舶的庞大船队,约占全球总数的70%。
荷兰人凭借庞大的船队,将各种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意带到了全世界,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打造了整个十七世纪专属于荷兰人的海上商业帝国。
荷兰在1648年之前分别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568年,爆发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八十年战争。
荷兰共和国成立于1581年,是其中荷兰最大、最富有、最强大的省份。
1648年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西班牙正式承认独立。
17世纪,荷兰达到国力巅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被誉为“海上车夫”。
随着英、法等国的崛起,荷兰的商业帝国逐渐衰落。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与比利时合并成立荷兰联合王国。
比利时于1831年独立,荷兰于1848年建立君主立宪制。
1.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运动
荷兰只是欧洲北部海岸的一个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荷兰、德国西部的部分地区、卢森堡、比利时和法国北部。
中世纪时,那里有许多封建领地,分别属于勃艮第公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荷兰于1460年代初正式建国,但直到16世纪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16世纪初,由于复杂的王室联姻,逐渐统一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由于当时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也是西班牙国王,荷兰开始受西班牙统治。
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是查理五世,他是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皇帝、荷兰君主、德国国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成员。
此时的西班牙,实力极其强大。它还赢得了与法兰西王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确立了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为了赶走西班牙,当时的荷兰在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的领导下,于1568年开始了一场长达80年的长期战争,又称八十年战争。
1579年,荷兰北部七个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地区)组成乌得勒支联盟,共同反对西班牙统治。这也被认为是现代荷兰的开始。
2.荷兰资本主义的萌芽
尽管英法被公认为资本主义革命的先驱,但荷兰却是欧洲乃至世界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
公元14世纪左右,荷兰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与意大利同时出现。
到了16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意大利逐渐陷入束缚,而在荷兰则迅速发展。
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早,增长较快。其中,毛布、丝、麻、地毯、肥皂、玻璃器皿、皮革、金属制品等手工业作坊发展迅速。
•荷兰资产阶级的发展
1. 布鲁日和安特卫普成为重要的贸易、商业和国际信贷中心。
2.安特卫普有1000多家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分支机构,还建立了商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港口可同时停泊船舶2000余艘。
3.在法兰德斯和布拉班特省农村地区,传统的农民土地分配制度改为短期土地租赁制度。一些富裕的公民和一些佃农购买贵族土地经营农场,采取封建或半封建的剥削方式。
4. 荷兰和泽兰省是荷兰北部最发达的省份。 16世纪,这些地区的毛纺织业、渔业、造船、制绳、制帆等工业大多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
5.代尔夫特和多德雷梅特等城市的啤酒商通过贷款合同和预付款将农民变成自己剥削的目标。
6.阿姆斯特丹逐渐垄断了波罗的海贸易。
7、与此同时,荷兰北部农村地区封建关系始终薄弱,贵族迅速转向资本主义方式管理土地的现象很快出现。
荷兰的经济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新秩序,其中也包括建立独立的国家以统一国内市场。
3、荷兰迫切需要建立独立政府
当荷兰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快速阶段时,受到西班牙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和束缚。
当时,西班牙国库收入的一半来自荷兰。不过,面对实力日益增强的荷兰,西班牙却毫不犹豫地在多方面进行打压。
1、经济方面
甚至国王菲利普二世也直接公开打压荷兰资本主义经济,拒绝偿还国债,提高西班牙羊毛出口税,限制荷兰商人进入西班牙港口,禁止他们与西班牙领土进行贸易,导致手工业工厂关闭。工人失业。
2. 宗教
西班牙封建专制对荷兰的镇压的另一个方面是对教会的迫害。
查理一世曾在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颁布“血腥法令”,残酷迫害新教徒。
腓力二世加强了教会的权力,命令荷兰总督在一切重大事务上必须服从教会领袖格伦维尔的意见,并拒绝从荷兰各地撤出西班牙军队。
面对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和宗教迫害,荷兰人民以宗教斗争为主导的反对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斗争逐渐高涨。
荷兰加尔文教徒人数迅速增加,武装加尔文教徒与西班牙当局和荷兰教会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在群众革命运动日益增长的压力下,腓力二世被迫召回格伦维尔并承诺撤回西班牙军队。
四、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运动
1. 未能通过非暴力手段寻求权利
1565年,腓力二世虽然口头上同意撤回荷兰境内的西班牙军队,但他却暗中制定了残酷镇压荷兰革命势力的计划。
1566年,以奥兰治亲王威廉为代表的荷兰贵族向西班牙国王请愿,表达对国王的效忠,要求废除宗教裁判所,放松镇压异端的政策,并召开三级会议以解决重大问题。然而,这一请求并未获得批准。西班牙国王的任何回应。
同年夏天,激进的加尔文教教会要求贵族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武装斗争。
此时,贵族中的激进分子加入了加尔文教教会和革命群众的行列,一场大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2、武装斗争初期,人民自发运动主要是
1566年8月,以制帽工人马特为首的激进群众发起了自发的“反传统运动”。
与此同时,安特卫普和瓦朗谢讷也爆发了起义。大批工厂体力工人、农民和革命资产阶级分子组织了名为“森林乞丐”、“海上乞丐”的游击队,神秘地攻击西班牙军队。
1568年,奥兰治亲王从国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进行了有限的战斗。
1572年4月,荷兰北部省份爆发广泛起义,西班牙军队被驱逐。到1578 年,几乎整个荷兰和泽兰都获得了独立。
哈勒姆战役于1572年至1573年爆发,当时全城居民全体奋起自卫,与敌人同仇敌忾,给西班牙军队造成重大伤亡。然而,由于弹药和食物耗尽,这种抵抗力下降了。
1573年,阿尔克马尔战役爆发。这次西班牙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得不弃城撤退。
1573年至1574年的莱顿战役中,市民们坚持了数月,即使食物完全耗尽也不肯投降。直到“海丐”游击队赶到支援,西班牙军队才撤退。
1576年9月4日,布鲁塞尔发生起义,西班牙在南部的统治也被推翻。
3.南北合作,权力落入保守派手中
1576年10月,全荷兰三级会议在根特召开。 11月8日,南北双方缔结《根特和解协定》协议,要求共同驱逐西班牙人、召开新的三级会议解决宗教问题、建立政府。
与此同时,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政权落入荷兰反动贵族、天主教僧侣和资产阶级保守派手中。
三级会议对西班牙采取妥协态度,导致荷兰各地爆发新的起义,反西班牙斗争运动再次活跃。
1577年,南方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奥兰治亲王手中。他坚持通过妥协统一国家,依靠雇佣军,反对建立以武装群众为基础的革命军队。
荷兰南部抵抗西班牙的革命政权落入保守势力手中。其结果是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保守势力对革命力量进行镇压、排斥和攻击。
这一时期,南方的革命积极分子(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工匠、技术工人等)大量北迁。
4.北方联盟,荷兰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1578年,驱逐西班牙人的战斗在阿姆斯特丹打响。
1580年1月,荷兰、泽兰等10多个省的代表在乌得勒支缔结“乌得勒支同盟”,宣布联合行动,制定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
同年5月,奥兰治亲王威廉也签署了该盟约。
1581年,格罗宁根和其他几个省区也加入了乌得勒支联盟。
1581年7月26日,乌得勒支联赛三级会议正式通过《誓绝法案》。该法案废黜了腓力二世,并宣布荷兰从西班牙独立。
新成立的国家称为荷兰联合共和国,1588年改为荷兰联合省。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
同时,由于荷兰省拥有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其海外贸易又以荷兰省为主,海外贸易往往以“荷兰”为标志,因此“荷兰共和国”的称谓逐渐流行起来。
5、西班牙反击,荷兰南部沦陷
1581年,西班牙军队开始对南方的荷兰革命发起反攻。
1585年3月,西班牙军队占领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的防御持续了13个月,最终陷落。南方革命失败了。
6、英国、法国、荷兰对西班牙作战
1587年,荷兰共和国与英法结盟,共同对抗西班牙,使荷兰独立战争进入新阶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战役包括1600年的纽波特战役、1601年至1604年西班牙军队攻占奥斯坦德、1606年在上艾瑟尔省和聚特芬反击西班牙指挥官斯皮诺拉的进军、1607年的直布罗陀战役等。荷兰海军获胜。
对于西班牙来说,其对荷兰的长期战争以及多次失败的镇压,尤其是“无敌舰队”的覆灭,导致其元气严重丧失。因此,它被迫于1606年与荷兰共和国进行谈判,并于1609年4月签署了所谓的《12年停战协定》,这实际上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
此时,荷兰革命在北部取得了彻底胜利,而南部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
7.三十年战争和荷兰的正式独立
休战期满后,战争再次爆发,成为1618年至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
其中,1639年10月的唐斯战役成为西班牙海权输给荷兰的转折点。
唐斯战役发生于1639 年10 月21 日,是八十年战争和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荷兰海军成功拦截了西班牙海军司令奥肯多率领的由77 艘西班牙和佛兰德战舰组成的舰队, 13艘战舰。
后来在决战中,荷兰和英国组织了105艘中小型战列舰,迎战西班牙和葡萄牙77艘大型战列舰的舰队。
结果,荷兰海军在特罗普的指挥下,依靠奇袭战术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最终战斗结束,西班牙战舰只剩下7艘逃离战场。
这场海战迫使西班牙最终放弃了征服荷兰的企图,也为荷兰赢得了海上强国的美誉。
它标志着世界海军力量的重大转折。西班牙在蓬塔德尔加达海战中获得的海上优势不复存在,西班牙海军自此开始走下坡路。
1648年,西班牙在签署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也签署了《荷西和约》。
至此,西班牙终于正式承认联合省独立,并承认荷兰南部为荷兰共和国的一部分。
荷兰独立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荷兰曾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海上强国。 17世纪,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它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被称为“海上车夫”。
为了保护商船,荷兰政府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其最大的舰队总吨位一度超过英国和法国的总吨位。
当时,荷兰军舰远渡重洋,通过军事、利益、经济合作、欺骗等手段,建立了另一个新的殖民帝国。它所占领的殖民帝国虽然不大,但是却将各个殖民地连接得很好。地区,为其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掠夺和贸易提供支持。
与以往的国家身份不同,荷兰基于利益、资本和资本占有者的身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追求利润的本能赋予这个国家在帝国扩张过程中显着的商业特征。
说它是一个商业帝国,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殖民帝国,因为首先,在它兴起时,仅从1623年到1636年,荷兰海盗就抢劫了550艘满载货物的西班牙商船。
荷兰东印度公司利润丰厚,每年向荷兰政府分红18%。 1800年东印度公司解散时,其公司形成了荷属东印度,随后蔓延至整个印度尼西亚群岛,形成了现在的印度尼西亚。
对荷兰殖民帝国和商业的分析,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同。
大航海初期,葡萄牙和西班牙迅速崛起为世界中心。尤其是葡萄牙,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在当时是无可争议的海上强国。甚至将殖民思想传播到了当时遥远的中国。
1535年,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码头停泊权。 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定居澳门。
但到了17世纪,荷兰这个刚刚摆脱西班牙统治独立的国家,在经过短暂的发展后迅速超越葡萄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1.知识就是力量,海图就是海权。
当初,葡萄牙亨利亲王倡导的以国家力量管理和运营航海知识的制度,让葡萄牙迅速崛起为海洋强国。
这套知识生产和管理方法比个人的知识生产要高效、强大得多。
同时,葡萄牙人将海图、航线、航海经验视为秘密并加以保存。
这种管理方式和思维,让葡萄牙人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发展空间。
同时,葡萄牙人的这种管理模式也让它变得更加高效。与之前单独、不定期的航行探索相比,这种统一管理确实让葡萄牙迅速脱颖而出。
2. 知识的公开和经验的相互交流
在海图、航行路线、经验交流和管理方面,荷兰人找到了更高效、更强大的知识生产和管理方式。
荷兰是一个商业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宗教宽容的国家。各种宗教和信仰的人们在荷兰和平地开展业务。
荷兰的商业繁荣在欧洲是无与伦比的。至于任何与赚钱有关的事情,荷兰人都可以及时参与。
在当时的欧洲,航海家对海图的需求很大,荷兰商人也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荷兰人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取海图,包括贿赂葡萄牙人和委托人从海上手绘图纸。然后他们利用新发明的印刷技术将海图工业化,并大量印刷和分发。
荷兰人的这种做法,直接打破了葡萄牙人对海图的垄断,各种海图开始通过商业渠道向所有水手公开。
海图知识的传播也极大地促进了荷兰航海技术的提高,荷兰海上贸易迅速发展。
到1650年,荷兰拥有的船只数量超过了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的总和,而其航运成本仅为其他国家的一半。
3.从海图到海权,不同的选择
葡萄牙的国家控制航线和高度机密的海图相对于过去无组织和个人化的航海时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与荷兰公开、广泛传播的方法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讽刺的是,由于严格保密,葡萄牙虽然曾经拥有大量海图,但几乎没有一张流传下来。
4.开放贸易,打破海图垄断,鼓励参与
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图表行业迅速发展。同时,与葡萄牙、西班牙瓜分海洋、划定势力范围、垄断贸易不同,荷兰实行半官方半私人特许公司制度下的开放贸易,其海图是公共财产。所有商船。
广泛传播的知识填充了无数人的大脑,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贸易,也促进了图表行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16世纪中叶,在荷兰繁荣的海图市场上,新一代的制图术诞生了,即正交等角圆柱投影绘图法,也称为墨卡托绘图法。
这种制图方法找到了将球体转化为平面的方法,并且比以前的海图更适合长距离导航。
在新的制图方法的推动下,海图的制作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不再像过去那样由航海家偶然完成。
图表制作者甚至会亲自参与导航,进行专门的观察和绘图,从而形成标准化的流程。
与团队一起环游世界的图表制作者成为当时流行且高薪的职业。与其他国家相比,荷兰在海图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荷兰成为当时最大的图表国家。荷兰聚集了大量的航海路线和海图制作者的经验,这也使其成为当时最大的海洋国家。
当时的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中描绘了一位海图制作者:画中,墙上挂着一张欧洲海图,身后的柜子上放着一个地球仪;画中,墙上挂着一张欧洲海图,身后的柜子上放着一个地球仪;制图师手里拿着一个指南针,正在仔细地检查。一张海洋地图展开。这幅画忠实地再现了那个航海图知识大增的时代氛围。
5. 荷兰在开放的环境中迅速崛起
就这样,在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动下,荷兰将原来的海上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远远甩在身后,成为大航海时代新的领先国家。
更重要的是,荷兰人创造了自由开放的知识文化。荷兰人大规模传播海图后,在当时的水手中形成了一种习俗。出海的人们不再将航线保密,而是将其公布在海图上以供其他人参考。
在当时的欧洲,贵族和富商之间非常流行互相赠送最新的海图和地图。许多制作精美的地图至今仍然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新兴殖民列强专门设立的处理殖民地地区事务的机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都建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
1.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立的。它是第一家可以组织自己的雇佣兵并发行货币的公司,也是第一家股份制公司。
1595年至1602年间,荷兰诞生了14家专注于东印度贸易的公司。这14 家公司联合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
该公司被允许与其他国家签订正式条约并行使殖民和统治土地的权力。
它从当时的荷兰国民议会手中获得了从非洲好望角到南美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
此外,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拥有组织自己的雇佣军、发行货币、与其他国家签署正式条约的权力。这些权力极大地便利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殖民地国家的殖民和统治。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关键人物是1619年担任东印度公司总督的科恩。
为了夺取丁香贸易的垄断地位,科恩不惜使用暴力赶走或杀害班达群岛的土著居民,并将公司的贸易触角伸向日本、韩国和中国,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国家的贸易体系。
164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赢得与葡萄牙的战争,占领斯里兰卡加勒,打破了肉桂贸易垄断。
到165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夺走了葡萄牙在印度沿海的据点,荷兰在印度的势力达到顶峰。
1652年,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殖民地,为往返东亚的船队提供补给。后来,这个据点发展成为荷兰殖民地开普敦。
169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拥有150艘商船、40艘军舰、5万名员工和1万名私人武装部队。该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0%。
这一阶段,荷兰也崛起为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和世界“海上车夫”。
2、英国东印度公司
虽然荷兰东印度公司极其富有,但我们最熟悉的东印度公司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12月31日,并获得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皇家特许状。
17世纪至19世纪,东印度公司通过掠夺、种植鸦片、贸易垄断、提高税收等方式,在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发了巨额财富。
1700年,印度和中国占世界GDP的42%,而西欧的份额仅为26%;到1870年,中国和印度的份额下降到29%,而西欧的份额上升到42%。
无论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还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本质都是为了掠夺外国,获取更大的巨额利润。它们也是西方殖民帝国掠夺世界财富的工具。
第一个环游世界的荷兰人是海盗奥利维尔·范·诺特。
•巴伦支海探索北极航线
1594年,荷兰王室派出一支由三艘船组成的舰队,探索从挪威北部、莫斯科和鞑靼通往中国的航线。
这支舰队绕新地岛航行并向北推进,直至到达北纬77度左右的新地岛最北端卡尔切纳角。
虽然这次航行没有找到荷兰王室想要的航线,但荷兰人还是看到了新航线的曙光。荷兰人的兴趣被激起了,派威廉·巴伦支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航行。
巴伦支第三次远航时,提出了沿着北极前往东亚的大胆想法。舰队继续向北航行,一个月后巴伦支舰队发现了熊岛。
随着舰队进一步向北行驶,海上浮冰和恶劣的天气使航行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巴伦支海停泊在新地岛的冰港时,港口结冰,船只被冻在冰里。巴伦支无奈,只能率领舰队留在冰港过冬。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北极地区设立冬令营。
11月北极极夜到来后,气温降至-60摄氏度,这给巴伦支一行人的生存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坏血病开始袭击疲惫不堪的部队。
1597年5月,冰层松动后,巴伦支海发现解冻的船无法再使用,于是荷兰人拆掉了船的木材,制作了两艘小船,开始了返回荷兰的旅程,但巴伦支海在返回途中死于坏血病。航程。
巴伦支海的探险将人类的航海范围向北推进了几个纬度,并发现了斯瓦尔巴群岛。更重要的是,他一路上绘制了极其精确的海图,为人类在极地越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价值的信息。
俄罗斯新地岛、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和熊岛之间的海域被后人命名为巴伦支海,以纪念这位为人类北航而牺牲的伟大航海家。
1606年,荷兰航海家威廉·詹茨航行穿过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克角半岛西海岸,成为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然而,他错过了,因为它没有引起当时欧洲人的注意。
1616年,荷兰航海家威廉·斯考顿(Wilhelm Schouten)和雅各布·勒梅尔(Jacob Flamel)在横渡太平洋时发现了合恩角。
• 塔斯曼探索大洋洲
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尔伯特·扬松·塔斯曼从非洲毛里求斯起航,自西向东横渡印度洋。 11月24日,他在澳大利亚南部大陆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岛。塔斯曼将其命名为范。迪门之地。
200多年后,为了纪念塔斯曼,该岛更名为塔斯马尼亚。
12月3日,塔斯曼一行在亨利湾登陆,在土地上插上了一根杆子和刻有荷兰东印度公司标志的奥兰治亲王旗,宣布了这片土地的合法所有权。
12月,塔斯曼看到了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西麓,但塔斯曼并不知道新西兰是一个岛屿,还以为它是南大陆的一部分。
塔斯曼以荷兰本土西兰省的名字将该岛命名为“新西兰”。
1643年1月,塔斯曼的舰队登陆新西兰北角地区,在寻找淡水时与当地毛利人发生冲突。
返回荷兰后,荷兰当局对塔斯曼发现新西兰的事情保密。
因此,新西兰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库克船长再次踏上新西兰,完成了对新西兰的发现。
,从而使得塔斯曼的功绩被世人真正承认。 塔斯曼的第一次航行开辟了从非洲到澳洲的新航线,也大致圈定了澳洲大陆的范围,但他并没有搞清澳大利亚大陆到底是一个巨大的群岛还是一个完整的大陆。 因此,尼德兰当局和东印度公司于1644年再次派遣塔斯曼率船出海,以对澳大利亚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探查。 在第二次航行中,塔斯曼查明了卡奔塔利亚湾是海岸而非通往南方的海峡,在地图上标明了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西北部的准确海岸线,从而证明了尼德兰人在卡奔塔利亚湾附近发现的各片陆地属于同一块大陆。 1722年,尼德兰航海家雅各布·罗赫芬于复活节发现并登上一座小岛,该岛因此而得名为复活节岛,当地人则称之为拉帕努伊岛。 同时,他还发现了萨摩亚群岛的一部分。 另外,在大航海探索中,尼德兰人还有对海洋的更新的认识。 16世纪之前,人们对鲸的认识还很有限,以至于将它视作海中的怪兽。 直到尼德兰探险家威廉姆·巴伦支到北冰洋探险,人们对鲸的印象才得以改变。巴伦支发现捕鲸并不难,而且鲸浑身都是宝,随后,捕鲸船越来越多。 1964年,尼德兰人停止捕鲸时,全球范围内抗议捕鲸的活动此起彼伏,鲸已经成为濒危物种。
用户评论
我被这篇博文关于尼德兰的殖民帝国深深吸引住了!没想到在那个时代会有这么独特的帝国,而且他们竟然是以商人为主导的,真是太有意思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把那些以前只听闻而没真正了解过的尼德兰殖民史展现得很生动。尤其是对他们与印尼东印度公司的关系描述,让我更加认识到商业在殖民帝国中所扮演的角色。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殖民帝国都是纯粹的军事征服,没想到尼德兰这个例子却颠覆了我的认知。这篇博文让我看到了商业和文化的交融,确实很让人耳目一新。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提到尼德兰对东 Indies地区的贸易影响巨大,但这难道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殖民吗?他们虽然没有采取武力扩张的方式,但在经济上还是控制了那些地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为文章讲的是葡萄牙或者西班牙的殖民帝国,没想到是尼德兰!确实,欧洲大陆的历史也很丰富多彩啊。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尼德兰这类历史事件的文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说法有点像“伪装”吧?文章说的这种商业扩张手段下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但其实他们在经济层面控制了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命运,这不是一种隐形的殖民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尼德兰这样发展殖民帝国确实更具可持续性。不像纯粹依靠军事征服的帝国,他们注重贸易和文化交流,虽然也有负面影响,但这种方式至少比武力统治更文明一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提到的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规模宏大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掌握着如此庞大的贸易网络,那里的商旅确实充满了机遇与风险。我也想了解一下,当时有多少人为了追求财富而选择前往东 Indies地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尼德兰的殖民帝国虽然不同寻常,但它还是无法避免地带来了对所统治地区人民的伤害,就像其他任何殖民帝国一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尼德兰这个例子提醒我们要摒弃历史上的错误做法,在贸易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公平正义,既要保证自身利益也要尊重被合作方的权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很详细,让我对当时的世界局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看来在那个年代,“地理大发现”不仅是海洋航海的奇迹,也是权力斗争和经济扩张的战场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那些加入尼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他们来自哪些背景?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文章里可以看出,尼德兰殖民帝国并非绝对成功,他们在面对其他欧洲强国和当地民族的反抗时遇到过困难。 这提醒我们,任何制度都有其局限性,历史的进程是错综复杂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我觉得除了商业和文化因素之外,地理位置也是尼德兰成为殖民帝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啊。他们位于欧洲大陆北部,地理环境让他们更方便接触其他国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尼德兰的殖民帝国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不同于那些纯粹以武力扩张为主的帝国。我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这种历史案例的研究和讨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文章写得真的很好!让我对历史上的一些冷门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作者能够继续创作更多这样的高品质博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很感兴趣于殖民时代的贸易活动,这篇博文让我看到了地理大发现时期尼德兰的作用和影响。 希望能看到更多有关东印度公司的故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