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欧米教育!

英国传统公学教育弊端:从卡梅伦到鲍里斯的兴衰启示

更新时间:2025-04-10 18:50:27作者:欧米教育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英国传统公学教育弊端:从卡梅伦到鲍里斯的兴衰启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文丨Luna编辑丨Amanda

不久前,58岁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辞去了英国保守党领袖和英国首相的职务。

在做出这一决定时,鲍里斯几乎没有人可以担任首相。大约50名内阁秘书、部长和下级官员退出政府,一些议会委员会的工作甚至因没有部长代表政府而陷入僵局。说话。

几乎每一位辞职的官员都提到鲍里斯的“不诚实”和“缺乏诚信”。而英国《卫报》发表文章直指问题根源——

英国政客的各种令人失望的行为并不全是个人原因,而是培养他们的教育体系出现了问题。即英国的私立教育以培养精英着称,公立学校就是其中的代表。

从政治、媒体、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公立学校确实培养了很多精英。

《Elitist Britain 2019》显示,65%的高级法官、59%的公务员常务秘书和57%的上议院议员接受过公立学校的私立教育。鲍里斯本人毕业于伊顿公学。

但要辜负它的声誉却很难。

英国著名记者约翰·哈里斯曾撰文评论鲍里斯:“约翰逊抓住一切机会,将政治沦为荒谬。政府没有坚定的方向,实施的政策总是掉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对于国家来说,英国脱欧是这些私立教育毕业生掌权的直接结果。”

此外,许多同样毕业于公立学校的作家和心理咨询师也公开批评这些前校友配不上他们的位置。

所谓民办教育的精英教育,非但没有教会他们如何成为强有力的领导者,反而培养了一群长不大的孩子,一群情感冷漠、傲慢自大、领导力低下的伪精英。技能。

缺乏父母陪伴的寄宿童年,

创造冷漠的情绪

英国公立学校为代表的私立教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部分是男子寄宿学校,许多学校仍然以“培养传统绅士”为信条。即使是男女混校,也存在男女分开管理的情况,而且男生管理更严格。

男性主导、寄宿学校、严格管理在外人看来可能是精英培养模式的特点。然而,治疗私立学校寄宿学生20多年的心理治疗师尼克·杜福尔表示,这种生活给这些年轻学生留下了毁灭性的终生伤害。

一旦这些小男孩进入公立预科学校,这种伤害就开始了。

英国作家理查德·比尔德曾写过《可悲的小大人:私立学校与英格兰的覆灭》(《悲伤的小男人:私立学校与英格兰的废墟》)一书,他在书中回忆道:

1975 年,八岁生日后两天,他离开家,开始在松林学校寄宿;一个学期前,戴维·卡梅伦也曾就读于希瑟当预备学校;同年,鲍里斯入住阿什当别墅。

鲍里斯坐在这一排的中间

毕业后,理查德进入拉德利学院,鲍里斯和卡梅伦都进入伊顿公学,这是英国仅存的四所男性寄宿学校中的两所。

“我个人并不认识卡梅伦和鲍里斯,但我知道他们在寄宿学校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由不爱他们的成年人照顾,因为我也在那里。我们失去了一切,父母,宠物,玩具,弟弟妹妹——我们想哭可以哭,但没有人会帮助我们。”

理查德是对的。成长中的孩子突然开始去寄宿学校。学校的老师和其他成年人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心理安慰,只是以严格的规定来教导他们。这导致孩子和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戛然而止。

为了在残酷的学校生存,孩子们不得不用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情感困扰。他们切断自己的情绪并建立防御性的自我。

卡梅伦的自传中还提到了严格的预科生活:

1974年,年仅7岁的他开始了寄宿生活。

虽然父亲一向比较平静,但母亲却伤心欲绝,在儿子第一次进家的那天晚上,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那么小卡梅伦呢?起初,他也想家。他把一张家人的照片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盒里,挂在床边。他每晚看着照片都会默默流泪。

但很快,他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洗澡也是有规矩的。小男孩们会脱光衣服,排成一排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铜制浴缸前等待,校长会吹哨子结束他们的沐浴。学校的伙食也不敢恭维。小卡梅伦曾经在一个学期里减掉了十多磅。

第一排右二是卡梅伦

其他寄宿学校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1979年,在BBC纪录片《公学》(公立学校)中,拉德利学院的校长丹尼斯·西尔克告诉胆怯的新生,他们即将养成“正确的习惯”。

1994年,在BBC纪录片《他们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m)》中,九岁男孩弗雷迪尽力装出严肃的表情说道:“寄宿学校改变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斩断情绪、假装成熟,是孩子们在入学后的最初几周里必须要学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很多公立学校毕业生看来,这种公立学校式的精英主义只是一种隐藏空虚的方式。心。

其后果在他们成年时就会显现出来。 —— 他们认为悲伤和虚弱的人表现出痛苦是错误的,所以当他们看到别人哭泣时,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帮助哭泣的人。

比如,在2011年的首相质询会上,上任不到一年,卡梅伦安慰“反应过度”的议员安吉拉·伊格尔说:“冷静点,亲爱的!”看来,鹰是唯一一个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了。

学校没有消除歧视;

相反,它强化了优于他人的傲慢态度。

在很多人心目中,以培养精英或社会领袖为目的的民办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先忧天下,后享天下”的品格。事实上,恰恰相反。

在英国公立和私立学校就读的孩子大多来自显赫家庭。卡梅伦甚至说,当他在一所预科学校读书时,学校里只有不到100个男生,而且很多都是有亲戚关系的。

在学校的这几年里,这些年轻人不仅没有学会如何尊重同学,反而用欺凌来彰显自己的男子气概。他们觉得自己比校外的人优越,比他们将来要“服务”的公众优越。

一方面,从小的寄宿学校生活带来了情感上的剥夺,让他们觉得没有接受过私教的孩子一定会情绪失控,情绪脆弱。他们并不是能够在严肃的表情下小心翼翼地埋藏愤怒、爱、悲伤、依恋、兴奋等情绪。

另一方面,学校内部也存在高年级学生或同龄人之间的欺凌行为,以及对非教学人员的歧视。就连老师本人,言语中也透露出一种阶级优越感。

例如,在公立学校,努力学习是一种耻辱,因为像他们这样有才华的人应该能够毫不费力地实现一切。

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记得在预科学校时因对蝴蝶的兴趣而被嘲笑。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旦孩子们发现有人非常认真地对待某件事,他们就会准备好在必要时给予心理打击。

另外,很多孩子在学校期间的言语和心理上都充满了对社会其他阶层的歧视。在BBC纪录片《公学》中,男孩们以旁观者般超然客观的态度随意提及“低等”,讨论爬行动物和昆虫之间的物种差异。

他们甚至有自己的行话。 20世纪80年代初,拉德利学院的非教学人员被称为“学院仆人”。清洁工、厨师、运动场管理员、无名之辈和行为让学生发笑的“喜剧演员”都有一系列特殊的头衔:无产者、平民、oik、乡巴佬、乡下佬和硬汉。

这些话都带有轻蔑、贬低的意味。 40年后,鲍里斯还在使用“crusty”这样的词,可见学生时代对他的影响有多么之深。而如果你听不懂这些俚语,那么你可能会成为这些精英鄙视的对象。

难怪作家理查德说,他们八岁上学就是为了学会如何鄙视别人。

由于对情感和尊重的双重无知,这些进出国家权力机构的政客几乎不知道公众的想法。正如卡梅伦在自传中承认的那样,他并没有完全预料到脱欧公投期间和之后公众情绪的强烈程度。

理查德在文章中调侃他:“他当然没有。这涉及到强烈的情感和普通民众。他在情感的盲点和英国民众中挣扎。”

公立学校培养权力感;

但未能培养相应的领导能力

根据《Elitist Britain 2019》的数据,英国仍然是一个小部分人口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即上私立学校、牛津剑桥毕业的精英,分别占总人口的7%和1%。分别是英国。

然而,这些精英的治国能力却是令人不敢恭维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像他们想象的或看起来的那样有才华。

英国作家兼政治家露西尔·伊雷蒙格表示,这些从小被寄宿的孩子因为在情感上被父母“抛弃”而产生了对权力的渴望。

事实上,很多家长抱着这样的期望,把孩子送到昂贵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即使孩子将来进不了政府机构,至少也能赚大钱。这也是他们愿意为孩子支付高额学费的原因。

然而,这些孩子虽然在学校里有权力感,有“世界在我手里”的领导姿态,但他们的实际能力却没有跟上这种自我认知。

首先,他们没有发展出真正的人际交往能力,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交道。

穆萨·奥克旺加(Musa Okwonga),英国作家、博主和音乐家,出生于黑人家庭,并不是典型的伊顿公学学生。于是他在自己的书《身为其中一员:一位伊顿生的回忆录》(One of Them: An Eton College Memoir)中回忆起了令他困惑的学校权力结构:

级长不是由教师任命的,也不是由同侪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的。相反,他们是由上一年的级长选出的。所以,一个男孩想要在学校出名,只需要得到二十个人的认可就可以了。

当他长大后,看到男性政治家以同样的活力参与选举时,他突然明白,这种选举传统是从学生时代继承下来的。他们希望取悦圈子里那些能够支持他们的人,以确保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

“当他们讲笑话时,你笑得更久、更大声;当他们有荒唐的争吵时,你静静地站在他们身边;时刻准备着给他们倒他们需要的饮料;即使在度假,也要策略性地确保你们在同一个地方作为他们。”

鲍里斯的自传作者还表示,鲍里斯没有朋友,但他知道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感到舒服,也就是像他一样接受过公立学校教育的人,因为他们已经熟悉彼此的社交方式。

其次,他们总是表现出色,但他们的实际领导力却跟不上。

英国经济学家、前《卫报》经济学编辑威尔·赫顿曾评价:“几个世纪以来,保守党的政治判断几乎总是错误的”。

至于出身于英国精英教育的首相,一位《卫报》的读者举了1955年至1957年担任首相的安东尼·艾登的例子。

安东尼还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有着成为一名外交官的梦想。但他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上的决定却让英国失去了在中东的重要权力支柱,这也反映出英国和英国国际体系的衰落。他本人也因此事件辞职。

心理治疗师尼克·杜福尔认为,经历过寄宿生活的领导者只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小圈子,无法提出真正双赢的解决方案。

如今,鲍里斯领导下的英国内忧外患。

经历疫情影响后,通胀导致英国民众工资涨幅低于生活成本。

《金融时报》报道了一项涉及29,000人的调查,其中各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都表示他们越来越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 3 月份,只有约一半的英国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财务状况可控,低于去年10 月的近三分之二。

至于脱欧进程,鲍里斯希望带领英国违反部分脱欧协议,逃避履行国际法义务。这一行为给英国带来的实际好处尚未体现。从北爱尔兰议会到欧盟成员国,都已经表示不能接受。英国外交气氛再度紧张。

曾几何时,鲍里斯立志成为学校里的“世界之王”。 2019年,他带领保守党赢得下议院365个席位,以80票绝对多数获胜,稳坐首相宝座。

学生时期的鲍里斯

现在,最新的Yougov民意调查显示,多达69%的英国民众希望鲍里斯辞职。已辞职的财政大臣苏纳克表示:“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众期望政府正确、称职、认真地治理国家。我相信这些标准值得为之奋斗,这就是我辞职的原因。”

言下之意是鲍里斯没有做到这一点。言语中充满了失望。

回顾历史,英国精英对私立教育的反思并不新鲜。早在半个世纪前,政治家和作家就质疑他们的做法。时至今日,很多人,无论是知名作家还是普通民众,都对这些精英感到失望。

从他们的教育经历来看,预科学校、公立学校、甚至牛津剑桥的教育环境确实非常优越。雄厚的教育资源、经验丰富的师资、教授、顺畅的晋升通道。然而,在当局的混乱中,一些教育价值也随之丧失。

比如,从小的强制寄宿生活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他们留下了永久性的情感创伤;

以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的价值观,也让一些成年毕业生及其家庭变得自我麻痹,固执地忽视了童年的阴影。

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既需要短期投入,又需要长期规划。短期是指日常的成长和学习,长期是指父母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成为什么样的人。毕竟,教育的成果往往会持续到孩子成年,甚至终生。

关注外滩教育

探索优质教育

用户评论

孤自凉丶

这篇文章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卡梅伦和鲍里斯的故事确实反映了英国传统公学教育的某些问题,尤其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忽视。这样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领导人,似乎更关注个人利益,而非国家的未来。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我一直觉得传统公学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看到鲍里斯的表现,我开始怀疑了。文章提到的“精英主义”确实让我感到不安,难道这些人就真的能理解普通民众的需求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巷°

从卡梅伦到鲍里斯,英国政治似乎在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教育体系的弊端让这些领导人缺乏真正的同理心,难以做出符合大众利益的决策。很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讨论!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迷人的危险

我认为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公学教育是否真的适合现代社会?鲍里斯的失败让我意识到,光有背景和资源并不足以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真正的能力来自于对社会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眼角有泪°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在公学的经历,虽然教育质量很高,但有时候确实感到与社会脱节。鲍里斯的例子让我反思,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只会玩弄权术的精英。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我不太同意文章的观点,鲍里斯的失败不能完全归咎于公学教育。每个人的选择和经历都是独特的,不能一概而论。教育当然重要,但个人的决策和价值观也同样关键。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灵魂摆渡人

文章写得很好,尤其是对鲍里斯的分析。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觉得这些公学培养出来的领导人往往离我们太远,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完全不同,难以理解我们的需求。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我觉得文章提到的“精英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但同时也要看到,公学教育能培养出一些优秀的人才。鲍里斯的失败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否定整个体系的价值。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看到鲍里斯的落幕,我不禁感慨,传统公学教育的弊端真的暴露无遗。这样的教育似乎更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导致了与民众的隔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言i

这篇文章让我对英国的教育体系有了新的看法,尤其是对公学的批评。我认为,真正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对社会的敏感度,而不是仅仅依靠背景和资源。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我觉得鲍里斯的例子确实反映了公学教育的一些问题,但我也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如何改进教育体系的讨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真正理解民众的领导者。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文章很有深度,尤其是对鲍里斯的分析。作为一个曾经的公学学生,我感到有些羞愧,教育的确没有教会我们如何与普通人沟通。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我觉得鲍里斯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结果,更是个人选择和价值观的体现。虽然公学教育有其不足,但最终还是要看个人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满心狼藉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了公学教育的意义。鲍里斯的失败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培养精英,而是要培养能够真正为社会服务的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我认为鲍里斯的情况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公学教育的失败。虽然有些问题,但也有很多公学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表现出色。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看到鲍里斯的下台,我觉得这是对传统公学教育的一次警醒。教育不应只关注学术成绩,更要关注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拉扯

这篇文章让我感到共鸣,鲍里斯的经历让我反思公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教育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而不是让他们变得更加孤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