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高分策略:140分可冲刺985名校?一省政策调整,考生热情高涨!
2025-04-13
更新时间:2025-04-13 17:14:21作者:欧米教育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今年高考高分策略:140分可冲刺985名校?一省政策调整,考生热情高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与此同时,教育部部署推进“101计划”(点击蓝字可查看此前有关101计划的文章),宣布将从基础抓起,聚焦教育基本规律教学上,聚焦基础要素,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数学等九个学科中全面实施。
前段时间,一直作为高考标杆的九省联考中,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试卷也发生了变化:
试题数量减少了,最后一个大题变成了开放创新题。
图:九省联考数学试卷最后一题
刚考试结束,话题#九省高考数学我真的笑出了声#就登上了热搜话题,大部分高考生表示很难落泪:
“什么创新题?这叫创新题,什么适应性测试?稍微适应不了,会的就走了,不会的就出局了,别再做小三的梦了。”明年上大学……”
图:网友评论截图
基于上述高考新变化,以及今年新高考改革第四批,7个省区将进入数学不分文科的新高考模式。科学。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在热议:
“数学为王的时代终于到来了吗?” “现在才教孩子数学,是不是有点拖后腿了?”
与此同时,江西高考不再区分一、二本的话题也成为热门话题。
有网友评价,江西高考从三变二,再从二变一,给江西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今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不要恐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影响其实并不大。来聊聊吧~
“强基计划”第四年:
高考数学145分有可能考到985分吗?
事实上,被称为“清北捷径”的强基计划启动仅四年时间。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发文《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在36所高校(2022年增至39所)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不再组织高校自主招生。
强基计划主要针对两类考生: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或者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据统计,39所高校中有一半以上在强基计划中只设置了数学、物理、化学或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
与往年相比,今年不少985院校在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增加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优秀考生入围中考的机会。
具体来说,每所学校对于例外情况都有不同的要求。 ——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规定规定,未入围的一类考生中,高考数学单科取得满分的,可免于学校考核;
山东大学高考数学成绩148分及以上的考生,可入围第一志愿专业;
如果你申请中山大学物理基础扎实,数学成绩达到140分或者物理成绩达到100分,就可以入围校试。
除了入围之外,各个科目的成绩也可以被加权。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数学和物理高考成绩是加权的,即入围成绩=数学和物理成绩之和*1.2+其他科目高考成绩之和;
如果你申请华南理工大学数学专业,你的数学成绩将采用0.3的系数进行加权。
学院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一经发布,就引发热议。
客观地讲,这一政策对于数学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它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初衷,即提供“高考总分没有那么高,但基础科目表现良好”的人才。为有志向、有兴趣、有才华的候选人提供更多机会。
网友表示:为“人才青睐”提供了一条路径,符合社会长期以来对“不拘一格地减少人才”的朴素期待。
而且,高考数学高分只是入门门槛,并不能决定未来。
专家强调,这只是为数学成绩优秀但其他科目稍弱的学生多加一块垫脚石。 “破格入围”并不意味着“破格录取”。考生仍需通过后续笔试、面试等考核,最终获得录取资格。
为什么“强基计划”特别重视数学成绩?除了考虑学生对科学更感兴趣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复旦大学全球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姚主任给出了答案:
“我们要成为科技强国,特别是培养能够解决卡壳问题的人才。大数据背后的模型和算法,比如芯片、人工智能,我们需要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数学就是这些学科之一。”
是的,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考虑。
作为学科之王,你懂数学,我们根本离不开你!阿舒,秋秋,再爱我一次吧!
九省联考为高考“打样”:
数学题量减少,大学知识悄然纳入题中?
“强化基础计划”针对的是数学擅长的学生。绝对数量并不多,但是接下来我要讲的“九省联考”是与大多数学生相关的。
所谓“九省联考”又称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简单来说,就是为新高考做准备~
九省联考于2024年1月19日开始,面向安徽、江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广西、贵州、河南、新疆9个省的高中生开放。除新疆外,其他8个省份均为第四批、第五批新增高考考点。
(2014年开始的新高考,考试流程的主要改革是打破文科和理科的界限,数学不再分为文科和理科试卷。)
今年的九省联考是教育部组织的一次高考完全模拟考试。除语文、数学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外,其他科目由各省自主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高考数学试卷发生了明显变化:
题数从原来的22道减少到19道,最后一个大题采用了开放创新的题型,考的是离散对数。该解决方案还需要应用大学数论中的费马小定理。
一时间,不少学生都快要放松警惕了。毕竟,九省联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明高考变化的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做一个样本,如果要实行改革,我会出一份试卷,让你们先感受一下。”
一位数学老师解释说,在此之前,22道题的顺序是固定的,难度是递进的。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都是可预测的。但九省联考打破了这一格局,出题顺序和难度不再固定。
面对这样的变化,不少准高考考生表示失去了名次:啊?这怎么能做到呢? (困惑.jpg)
其实这个变化是有迹可循的:
早在2020年10月,教育部就提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高考改革,需要改变相对固定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机械答题”现象。
数学试卷的题目数量会减少,计算量也会减少。大势所趋是打破题海战术,鼓励考生深入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对此,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和平评论道:“……试卷重点测试数学学科核心能力,充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测试要求,并且不限于对某些特定知识内容的测试。
试卷很好地控制了试题难度,分值分配更加合理,减轻了考生的负担。 ”
确实,试题难度控制得很好。虽然最后一道大题很难,但是前面的题确实还可以,所以不要被最后一道题吓到。一位高中老师告诉学生:最糟糕的是最后一题放弃。做好前面的题就可以了。
至于数学试卷最后的开放式创新题,此前高考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例如,2023年四省联考中出现了区块链算法,而2021年八省联考则考查了三维图形的拓扑。但最终,当年的高考题型依然是传统题型。所以大家只要做好准备就可以了,呵呵。
谈及九省联考题目变化背后的目的,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文志英也表示:“通过调整试卷结构,我们力求达到目标进行能力测试,帮助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同时引导中学课堂教学改变机械式的训练和相对僵化的复习备考模式,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校教育能够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帮助学生发展素养。 ”
而且,认真地说,从培养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开放式创新题”确实不是“超纲题”。
以今年九省联考最后一道创新题为例。一位数学博主分析道:
“解决这个问题的特点是重新思考高中课本中证明对数性质的过程,即将对数变成指数。”
图:教材中有关对数的内容
“如果你把课本上‘构建知识’的方法理解透了,面对这个问题你真的能做到。”
图:@孙明展的推演过程
在考场,现场检验学生学习、迁移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很令人兴奋,真的很令人兴奋,不是吗?
无论新高考改革的趋势如何变化,
核心还是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今年的“强基计划”和“九省联考”之所以成为焦点,无疑与新高考改革的步伐密切相关。
新高考后,数学试卷不再区分文理科,题目难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此外,部分科目采用计分制,考生成绩差距难以拉大。汉语成为新的突破口。那些获得“征服世界”、“伟大的中国语言”等中国观点的人曾被热议。
但随着“强基计划”的实施,特选高分数学考生、九省联考数学试卷题数变化、教育部增加数学高分考生等一系列措施,理工科招生比例:
人们又开始争论:这是否意味着“数学为王”的时代正在回归?
首先,“强基计划”对数学成绩的重视,是在脱离常规人才选拔机制过程中对高校招生多维度考核政策的创新尝试。这是针对单科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
其次,无论新趋势如何,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思维和素养的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的高低。
今年,江西省首次不再区分一书和二书。这一改变是为了淡化刷分、凭一两本书评价院校的认知误区。鼓励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培养人才,引导考生结合个人志向和学科兴趣,合理选择学校专业。
无论是语文还是现在的数学,考验的是素养和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应用公式、定理。
因此,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没有必要对教育过于焦虑。只要不埋头答题,抓住根本,就能应对一切变化。
参考:
[1]南方周末-高考数学145分能考出985的优异成绩吗?没那么简单,但数学一直很重要
[2]中国教育报-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继续扩容!还发生了哪些其他变化?实施四年来,成效如何?阅读一篇文章
[3] 论文评论——“数学独王”时代来临了吗?
[4] 和乐数学-“打包题”彻底过时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专家对2024年九省联考的点评
[5]孙明展——这次考试代表了高考的新方向。数学题太难了,考生们“笑了”。高考趋势又要变了吗?
用户评论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终于能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985大学了,以前压力大得不得了!只要好好備考,分数就能提高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政策太棒啦!省里真的要重视教育水平提升了嘛?这样的话,是不是会造成学校录取难度降低呢?这对于学业竞争有很大影响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激确实刺激,但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别的压力呀!说得好听一点叫“综合素质”,其实就是各种课外活动和考试、志愿服务都必须做足才有可能进入名校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说法会不会有点片面呢?一个省不分一本二本是好事,但985的质量保证问题更关键呀!如果为了迎合人数,录取门槛降低了,对学生和大学体系都有负面影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140分就能上985,我感觉这分数标准会不会有些过于宽松呢?毕竟大部分985都是顶尖大学啊,这样是不是会让这些高校的学风和师资力量受到冲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哇,我高考那年可没这么简单呀!我们那时候才考上理想学校就觉得不容易了,现在看来,还是要好好努力啊。也许这个政策能够减轻一部分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更专注学习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说法听起来挺诱人的,但具体实施效果还需要看实际情况了!而且每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也不相同,这种政策要制定得更加精细化,才能真正达到均衡发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太棒了!我一直想读985,现在终于有机会啦!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希望更多的学生也能像我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样对学习有弊大于利的!以前大家为了上一本二本都拼尽全力,现在直接不分了,会让人觉得目标不再清晰,更容易半途而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无论是985还是其他学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能获得成就感和成长空间吧!这种政策会不会让学生更注重名校的“标签”呢? 应该引导他们关注内涵和实际能力发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政策真是太有吸引力了!能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希望学校也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让每个人都能成长进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感觉还是得看实际情况来判断吧!毕竟分数只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政策对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可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到更好的大学学习,开阔眼界、提升技能,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好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这种政策带来的挑战和可能性。比如,学校可能会为了迎合人数而降低教学质量,学生可能更注重名校的“光环”而不是学术能力提升等等。这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可以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分配,为更多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但是,也要注意不可操之过急,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才能真正达到公平、合理的目标。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真是个好消息!以前很多优秀的学子因为地理位置或家庭条件的原因无法进入顶尖大学,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希望这种政策能够有效帮助更多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